2011/07/01
济南保安公司:文化花香满“保安”
志丹是红色沃土,英雄之地,将军之家,因众领袖咸集,开民族新篇而名扬神州。全县总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辖6镇5乡1个管理区1个街道办,总人口14.9万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奋济南市保安公司力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县、经济强县”,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志丹,步入了率先跨越发展的新里程。连续七年蝉联陕西十强县和西部百强县,成为全省15个经济管理扩权县之一。先后荣获了“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等荣誉称号。自2010年被评为“市文化先进县”以来,志丹县在争创“省级文化先进县”的进程中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建设,创新文化发展思路,成功塑造了“红都保安”和“将军故里”两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促进了志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投入 强基础
文化设施是一座城市品位和精神的象征。近年来,志丹县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累计投资2亿多元,先后建成了县宣传文化中心,体育馆,县歌舞团综合楼,城北、城南文化广场等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并正式开放,文化馆维修改造工程、红都保安革命纪念馆、太白山生态园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加强,先后新建了金丁镇、杏河镇、旦八镇、顺宁镇文化站,启动了保安镇等7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预计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全县200个行政村已建成村级文化室160个,占所有行政村的80%;建成图书室136个(90个万村书库、46个农家书屋),占行中国知名保安公司政村总数的68%。塑品牌 济南保安招聘彰特色
文化品牌建设初具特色。为进一步挖掘、整理和传承地方优秀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2010年3月,经过一年多精心编纂的19卷22册约1200万字的大型文典《志丹书库》正式出版发行,全景式、广角度、深层次、宽领域地反映了志丹这块土地的灿烂历史、多彩文化和辉煌成就。随后不久,志丹县又推出了由志丹县委书记祁玉江主编约40万字的《陕北说书》,收集了大量研究陕北说书的论述文章以及15位作者对陕北一些知名艺人从艺经历和心路历程的阐述性文章,为研究陕北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此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同时,志丹县委、县政府依托红都志丹这一优势,喊响叫亮“红都保安”、“将军故里”两张名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坚持不懈挖掘整理民间文化,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开展羊皮扇鼓、陕北说书、刺绣、剪纸等民间艺术进学校,进课堂,使民间艺术在保护中传承,在继承中提高;积极开发和包装风景文化,投资5000万元开发的九吾山景区已正式对游客开放;道教真人坐化像、宋金古墓抢救保护工作成效突出。这一切都在志丹县文化事业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与此同时,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更是红红火火,热浪滚滚。每年的“志丹过大年”大型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红都之夜”消夏广场演出、陕北民歌大舞台、陕北说书大赛等一系列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群众参与面较广的文艺活动,吸引着红都儿女纷纷大显身手、一展才艺。《洛河战鼓》、《腾飞的保安》、《唱响和谐》、《红都颂》、《红都风》、《红都情》、《红都魂》、《燃烧的青春》、《红都党旗红》等多台高水平的文艺晚会,更是让志丹人民沉浸在艺术的海洋。全县成立了3支民办演出团体,他们自编自演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走街串村进行演出,深受群众喜爱。同时,乡村文化、校园文化、社会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等活动蔚然成风,为凝聚人心,提高全县人民的投入和谐社会建设的战斗力,促进县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出精品 强服务
保安公司简介 要出作品更要出精品,多年来志丹文化人大力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积极打造志丹文化品牌,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先后成了县音乐舞蹈家协会、县曲艺家协会、县书法家协会等5个协会,通过《红都》杂志平台,注重发现和培养艺术新人,广泛联系业余创作力量,落实创作任务,形成了多层次创作网络。近年来,年均创作歌舞剧1台,综艺晚会3台,舞蹈8个,歌曲3首,小品小戏5个,我县文艺人员发表了散文集《踏遍青山》、《瑞雪红彩子》、《醉倒在月光下》,诗歌集《紫铜色阳光》、《或轻或重的叙述》、《刻在记忆里的故事》、《感恩的心》,小说《穿越时空谷》、《独行者》累计在各级刊物累计发表文学、书法、美术、戏曲各类文学作品642篇(件)。相继推出了《红都颂》、《红都情》、《红都风》、《红都魂》、《挂红灯》、《兰花花》等一批主题鲜明、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艺术感染力强的优秀作品。特别是大型陕北信天游歌舞剧《挂红灯》、《兰花花》在志丹、延安、西安、南京、北京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得到了国家、省、市、县领导及广大新闻媒体一致好评。《挂红灯》参加了“相约北京――2008”迎奥运大型文化活动之一 ――“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陕西省首届农民艺术节,获得文化部参演纪念奖、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组织奖、剧目奖、编剧奖、导演奖、优秀表演奖、优秀舞美奖、灯光奖、服装奖;陕西省首届农民艺术节上获得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优秀演唱奖等荣誉。小品《果花飘香》获2008年第二届陕西省小戏小品大赛优秀表演奖,陕西省首届农民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济南保安视频、导演奖。陕北民歌组合“红都组合”曾获得陕西省第二届陕北民歌大赛二等奖和延安市陕北民歌大赛一等奖。
开展文化建设,最终的受益者是百姓。为繁荣群众文化,志丹县大力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活动,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将“文化下乡”和创建“百、千、万文化工程”活动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文化骨干的培育和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建设上,使文化真正融入农民群众的生活之中。每年春节前夕,组织书法爱好者赴旦八、杏河、金丁等乡镇书写春联,“文化献真情”活动让群众享受实惠;两年来组织县歌舞剧团、残疾人艺术团、民间说唱艺术团、街道办民间团分赴各乡镇、部分村(组)演出120余场(次);送电影下乡近5000场,在全县80%的乡镇均设有图书销售点,流动销售遍布全县所有乡镇,图书销售逐年增长。真正解决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我们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方针,着力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和文化市场平安建设。目前,全县共有网吧、歌舞娱乐、出版物、印刷、音像制品等经保安工作总结营单位73家,从业人员500多人,年收入百余万元。积极探索文化市场管理的新模式,及时制定出台了《志丹县网吧管理暂行办法》和《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整顿的实施意见》,开展“六统一、两公开、一争创”活动,聘请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形成社会各界共同监管的良好态势,围绕“两会”、“两节”、“奥运”、“世博”、“亚运”等重要节点,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开展打击“黑网吧”和无证无照电子游戏厅专项整治活动,全县文化市场平安有序,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文化环境更加良好。2010年我局被陕西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表彰命名为先进集体。“谁赢了文化,谁就赢得未来!”面对新的形势,志丹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吹响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这一的号角,必将激发文化活力,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实现志丹县精神文化的大提升、大发展、大繁荣。